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蛋白和葡萄糖的 N 端糖基化,导致两种细胞因子结合,形成高分子酮胺化合物,其结构类似果糖胺。总称为糖化血清蛋白。
临床上可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果糖胺法、酮胺氧化酶法来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或糖化白蛋白,实验室常用果糖胺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和采用酮胺氧化酶法测定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临床意义
果糖胺检测方法是在碱性条件血清果糖胺与硝基四氯唑蓝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 550 mm 波长处比色,测定结果。
参考区间:1.65 ~ 2.15mmol/L
酮胺氧化酶法的原理是糖化白蛋白的酮胺键能与酮胺氧化酶发生特异性的酶促反应,释放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使色原底物基质发生呈色反应,在 546 mm 波长处比色,获得糖化白蛋白浓度,在再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用糖化白蛋白浓度除以血清白蛋白浓度计算出糖化白蛋白浓度(%)。
参考区间:10.8% ~ 17.1%
当糖化血清蛋白数值高于参考区间时,近 2 ~ 4 周血糖水平较高,考虑近期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治疗效果不好;数值在参考区间,考虑血糖控制不错。
影响因素
1、乳糜、低分子物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2、有肝素类药物等会升高糖化血清蛋白。
3、高浓度维生素 C 等会降低糖化血清蛋白。
4、采集过程中发生溶血,肝素抗凝会影响检测结果。
5、患者肥胖、肝脏疾病会导致白蛋白降解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定结果比实际偏低。
6、患者白蛋白低于 30 g/L 或尿蛋白 > 1 g/L,果糖胺法不可靠。
总 结
对于血糖控制、糖尿病的疗效评估,结果的及时准确意义重大,相较于糖化血红蛋白 4 ~ 8 周的反应时间,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白蛋白有更短的反应时间,使得其成为了解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疗效评价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但是合并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时,糖化白蛋白的检测结果并不可靠。
免责声明:本文仅做为健康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