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高压心电一例、T波切迹--T波双峰心电一例20240524


关于T波切迹、双峰解析部分信息--来源百度 存在个人修缮行为20240524阅
1. 双峰T波亦称“T波切迹”,系非特异性T波改变;
2. 在Q-T间期内,T波出现切凹称为双峰T波,其产生可能系左右心室间或健康部位心肌与缺血部位心肌间复极过程不均衡所致;
3. 双峰T波可能为器质性的,也可能为功能性的;常见的原因有:
(1) 右胸导联出现的双峰T波,其第一峰代表左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第二峰代表右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多见于生理上右室占优势的健康小儿、右室复极过程延迟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右室负荷过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2) 左胸导联出现的双峰T波,第一峰代表正常心肌的复极,第二峰代表缺血心肌的复极延迟,多见于心肌缺血或伴缺血性变化的左心室肥厚;
(3) 肢体导联出现的双峰T波多为异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包炎等。此外,脑卒中,及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导致心肌中毒性损害的药物(如多柔比星)和延长动作电位时间的药物(如胺碘酮)等,均可造成双侧心室肌复极不一致而出现双峰T波。双峰T波应与TU融合相鉴别,可选用U波不明显的导联如aVL或V3导联测定出Q-T间期,再与出现双峰T波的Q-T间期进行比较,可将双峰T波与TU融合鉴别开来。双峰T波也应与TP融合相鉴别,因双峰T波可被误认为T波加P波,因而误认为房速伴2∶1房室传导阻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T波后峰形成的假P波与真正的P波形态不同,且T波后峰至P波之间的间距(T’-P)与P波至T波后峰之间的间距(P-T′)明显不等,而真正的房速其P′-P′间期不会如此不匀齐。
4. 各种双峰T波图解
*一般的双峰T波,见于正常健康儿童;
*典型的“图顶—尖角”型T波(dome and dart T),见于室间隔缺损患者;
*尖角型T波为主,见于房间隔缺损儿童; *不典型的“圆顶—尖角”型T波,见于法乐四联症儿童。
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