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房里吃瓜追剧固然惬意,但走出家门,草丛、树荫甚至自家阳台,都可能潜伏着 “危险分子”!每到夏天,急诊室总会接诊大量被毒虫咬伤的患者:有人被隐翅虫爬过,皮肤溃烂如烫伤;有人被蜱虫叮咬,差点丢了性命…… 这些藏在暗处的毒虫究竟有多可怕?遇到危险又该如何自救?今天就跟着急诊医生,解锁这份盛夏防虫保命指南!
一、这些 “毒虫刺客”,夏天一定要小心!
1. 隐翅虫:会 “喷火” 的 “小飞机”
隐翅虫外形像蚂蚁长了翅膀,本身不咬人,但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一旦被拍死在皮肤上,毒液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导致皮肤红肿、水疱,疼痛灼烧感堪比烫伤!不少人误把它当普通小飞虫随手一拍,结果第二天皮肤就 “毁容”。
2. 蜱虫:“吸血狂魔” 藏在草丛里
蜱虫常蛰伏在草地、灌木丛中,一旦附着人体,就会将头部钻入皮肤吸血,同时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等致命病菌。更可怕的是,强行拔除可能让蜱虫头部残留体内,引发感染!
3. 红火蚁:攻击性超强的 “小战士”
绿化带、公园草坪是红火蚁的 “老巢”。被它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灼热的脓疱,伴随剧烈疼痛和瘙痒,过敏体质者甚至可能休克!
4. 蚊子:看似普通却最致命
蚊子不仅让人瘙痒难眠,还可能传播登革热、乙脑等疾病。每年因蚊虫叮咬感染疾病的案例数不胜数,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需警惕。
二、被毒虫 “攻击”,第一时间这样做!
1. 隐翅虫:千万别拍!冲就完事了
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千万不要拍打!轻轻吹走或用卡片刮掉,然后立即用肥皂水或碱性溶液冲洗接触部位。若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尽快就医,切勿自行涂抹药膏。
2. 蜱虫:切忌硬拔!交给医生处理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不要用镊子夹、火烤或涂酒精!立即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用药物使蜱虫松脱,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蜱虫专用取出器沿皮肤表面平行拔出。
3. 红火蚁:清洗 + 冷敷 + 就医
被叮咬后,立刻用肥皂水清洗伤口 15 分钟以上,中和蚁酸;冰敷缓解疼痛和肿胀;若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过敏反应,马上拨打 120!
4. 蚊子:止痒别挠,预防是关键
被蚊子叮咬后,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含薄荷脑的止痒膏,避免抓挠引发感染。儿童可选择温和的婴儿专用止痒产品。预防胜于治疗,外出穿长袖、使用驱蚊液,家里安装纱窗,定期清理积水,减少蚊子滋生。
三、夏日防虫 “终极攻略”,全家都能用!
少去草丛树林:户外活动尽量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避免在草丛、树林中长时间停留;
做好防护措施:涂抹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的驱蚊产品;携带防虫喷雾,露营、徒步时随时喷洒;
定期检查身体:回家后仔细检查全身,尤其腋窝、腰部、头皮等部位,及时发现蜱虫等隐患;
清理居家环境:阳台花盆、花瓶及时换水,避免积水;定期打扫角落,减少蚊虫藏身之处。
夏天的快乐,不该被毒虫破坏!
免责声明:本文仅做为健康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