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便秘治疗的药物有很多,但多数不适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适于长期服用。历代医家在便秘的治疗上认为:“不可妄用泻下!”滥用泻剂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什么是泻药 刺激性泻药有哪些 刺激性泻药主要包括中药番泻叶、大黄、芦荟和西药酚酞片(果导片)、比沙可啶(便塞停)、吡苯氧磺钠、蓖麻油等,这类药可以刺激肠壁,增加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主要用于暂时性通便。要注意的是,刺激性泻药持续使用不要超过1周。 01加重便秘,雪上加霜。泻药会使肠道内水分损失,长期服用会导致肠道分泌功能不足,大便更难解下,此外长期服用泻药会导致肠道产生依赖,肠道蠕动脱离泻药无法实现,甚至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难以治疗的器质性便秘。 02导致结肠黑变病。刺激性泻药几乎都含有“蒽醌类化合物”,摄入过多则会对肠壁产生刺激,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及细胞坏死、吞噬的过程,形成色素沉着,使肠表面变成黑色而黑变病。而这种改变可能会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 1. 预防。饮食结构合理,多饮水,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适当活动,增强排便意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避免使用可致便秘的药物,如不可避免时应同时预防性给予通便药物。 2. 药物治疗。这里强调一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便秘患者治疗便秘总的原则是改善生活方式,调节精神状态,明确病因治疗。 1)容积性泻药(蓬松药):如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可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起到通便的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 2)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硫酸镁等,不被肠道吸收,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3)刺激性泻药:包括比沙可啶、蓖麻油、蒽醌类药物,可刺激肠道分泌,增强肠动力,主要用于重度便秘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一般建议短期、间断性使用; 4)促动力药:普芦卡必利可增加肠动力,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对慢传输型便秘有很好的疗效; 5)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活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抑制细菌繁殖,副作用较少,较适合老人儿童及孕妇; 6)还有一些局部给药:如灌肠药、栓剂通过肛内给药可软化粪便,使其易于排出,适用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临时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为健康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