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流感病毒药物 我国目前获批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共有3大类,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帕拉米韦(Per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细胞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Arbidol);M2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其中,阿比多尔儿童循证证据不充分,临床使用较少;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已不建议使用。我国批准临床研究的抗流感药物还有RNA聚合酶抑制剂法匹拉韦(Favipiravir)和巴洛沙韦(Xofluza)。
2.1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阻止子代病毒颗粒在人体细胞的复制和释放,对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是奥司他韦颗粒及胶囊剂、扎那米韦吸入剂和帕拉米韦注射液。口服奥司他韦仍然是治疗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
2.2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抑制剂 法匹拉韦2014年在日本获批使用;巴洛沙韦2018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国内尚未获批使用。但日本感染学会在抗流感药物使用的公开建议中明确12~19岁及成年人,由于缺乏临床数据,目前无法确定推荐使用或不推荐使用;12岁以下的儿童,考虑到低水平耐药,应慎重考虑给药;对免疫功能低下或重症患者,不推荐单独给药。
2.3 耐药及临床用药选择 流感病毒随着季节变换很容易产生耐药毒株。但目前测试中99%的甲型H1N1病毒株对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敏感,所有测试的流感病毒株均对扎那米韦敏感。对奥司他韦治疗无反应或者曾使用奥司他韦预防流感无效的患儿,可考虑使用扎那米韦或帕拉米韦替代治疗。应注意那些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由于病毒再活化而接受了延长疗程抗病毒治疗的患儿,耐药特点可能发生改变。
3 流感患儿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诊疗建议 临床或实验室确诊流感患儿如出现以下征象,应在抗病毒治疗同时行进一步检查并经验性治疗合并的细菌感染:出现重症流感的早期征象;早期抗病毒治疗临床好转后病情再次恶化;应用抗病毒治疗3~5 d仍无好转。
本文仅做为健康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