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病
中医脾胃病的前世今生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中医脾胃病领军人 胡守平
中医脾胃病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范畴:中医学认为人体在生理上“气血冲和,百病不生”。 气血冲和,要求气血要充沛,足量。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纳脾运,则气血充沛。脾胃居人体中焦(中州),脾升胃降,脾旺以灌四旁,其他五脏六腑受其影响。若脾胃失常,运化水湿功能异常,水湿不化,聚而为饮为痰。向上“凌心射肺”,出现咳嗽咳痰,喘病、哮病。治疗时要注意健脾和胃,化湿。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之说;于心则发生,胸闷胸痛,气短气喘,治疗时要兼顾脾胃。若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失常,生血乏源,影响心主血脉,则惊悸、怔忡、胸痛、胸痹;影响肝藏血,则发生肢体麻木,抽搐,头晕目眩,各类出血病证。影响肾藏精,精血互化,则发生男子阳痿早泄,女子白带白淫、水肿等病证。五脏六腑表里络属相联,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从广义上说,中医脾胃病涉及范围宽广,特别是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特病肿瘤的治疗,多从脾胃入手,治疗及调理。
狭义,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胃失和降而发生胃脘疼痛,常见情志狭义,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胃失和降而发生胃脘疼痛,常见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饮食劳倦,食伤胃络,胃失和降;劳倦耗气伤津,致脾胃虚弱而发胃病。其病证表现,呕吐、反胃、吞酸、嘈杂、胃痛、腹胀、呃逆、噎嗝、腹泻、便秘。治疗多和胃、养胃。
目前,皖北医院中医科中医脾胃病,作为单病种学科建设挂牌,主要是解决以胃痛为主证主病,病位定在胃。发挥中医在胃痛病防治上的独特优势,采取中药与中医适宜技术相结合。具有疗程短、疗效可靠,防复发,防突变的特点。
胃痛:
胃痛胃胀,烧心泛酸——胃病发作
吃饭不香,食欲不振——胃病发作
体倦乏力,焦虑失眠——还是胃病发作。
皖北医院中医脾胃病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联系电话:13955726311(胡守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