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an Bei General Hospital of Wanbei Coal power Group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腹泻呕吐,是食物中毒?还是诺如病毒?
时间:2023-11-15
点击数: 829
字体:
来源:宣传科

随着气温下降,夏秋季时隐时现的诺如病毒又开始肆虐张扬,四处作乱。近期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和大型宴席后出现多人上吐下泻的事件屡见报道,其中不少事件的始作俑者确认是诺如病毒。

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秋季也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感染所致胃肠炎与大家熟知的食物中毒引起的胃肠炎症状相似,均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那么诺如病毒感染和食物中毒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而通过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疾病也是一种食源性疾病。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俗点说,就是“吃出来的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很多,包括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和一些有毒化学物质。

数量较少时,不足为患,便埋伏蓄力;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它们便倾巢而出,遇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是“得志便猖狂”。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发布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制定了我国食源性疾病名录,将食源性疾病按照致病因子分成六大类:

第一大类是细菌,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因子,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

第二类是病毒,比如到了冬春季高发的诺如病毒

第三类是寄生虫,比如肝吸虫、绦虫等;

第四类是化学性因素,在我国化学性因素的食源性疾病里主要是亚硝酸盐和农药为主;

第五类是有毒动植物,主要是未煮熟的菜豆、河鲀鱼等。

最后一类是真菌性的,引起我国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就是大型真菌、毒蘑菇。

诺如病毒感染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中的一种,主要是粪-口途径传播,但具体的传播方式复杂多样,可通过污染的食品、水、物品等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还有吸入含有诺如病毒粒子的气溶胶也可引起感染。

诺如病毒人-人传播更普遍,因此很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环境引起暴发,但也常常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引起食源性疾病。生活中聚餐后多人出现腹泻、呕吐,人们往往首先认为是单纯的食物中毒,不会再引起传播,而贻误诺如病毒等感染因子传染防控的最佳时机。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诺如病毒可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食品,如初级农产品的种植环节,使用了被粪便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或者在运输、加工、烹调过程中,由于不良的卫生条件发生交叉污染。易受诺如病毒污染的食品包括饮用水、贝类、沙拉、水果、三明治、蛋糕、冰块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要预防诺如病毒引起食源性疾病,要切记患有发热和呕吐腹泻症状的人不要为他人准备食物,另外我们还要从以下环节入手保证食品安全。 

1. 保持清洁。

勤洗手:加工、制备食物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后,如厕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后,处理熟食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洁净流动水,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

餐具和厨具要清洁、消毒:用流动安全的水清洗餐具和厨具,冲洗后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厨房环境要清洁: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内外要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及时晾干并经常消毒、更换。

2.生熟分开

生熟食物要分开: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 

加工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3.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烹调要煮熟、烧透: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贝类等。如果用小火炖煮或烧烤,就必须延长烹饪时间保证食物熟透。

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熟食室温放置再食用前,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如剩饭剩菜,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不食用多次重复加热的剩菜剩饭。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即5℃-60℃,是导致食物保存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室温不安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变质食品应冷藏存放(5℃以下);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温放置时间越长,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就越大。食物出锅后应及时食用,不要在室温或不安全的温度保存。

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食物最好冷却至室温再放入冰箱存放。温热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影响冰箱内低温环境,食物中心温度无法快速下降,致病菌可能在食物冷却前大量繁殖达到引起中毒的数量。

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生的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

定期清理冰箱内的食品:食物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都不要存放过久。存放时间过长易造成包装破损,产生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导致食物中毒。家庭自制食品冷冻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品在保质期内尽早食用,超过保质期或变质腐败的食品及时丢弃,避免误食。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通过清洗、削皮,降低风险。

食品制作加工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等。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井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疾病。

皖北总院预防接种门诊开展各类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

产品名称

建议接种人群

接种程序

保护时间

补充说明

备注

 乙肝 20ug        

对乙肝病毒没有抗体

3剂:第0.1.6月

因人而易

接种疫苗后一个月需做抗体定量,确定是否产生有效免疫


 乙肝 60ug       

乙肝抗体浓度低

1剂

因人而易



破伤风疫苗

伤口较深疑似破伤风梭菌污染

2剂:间隔4-8周

可持续3-5年

成年后每加强一剂可维持约10年


狂犬病疫苗(Vero)

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

5剂:第0.3.7.14.28天

可持续至少1年

鉴于狂犬病100%的致死率,再次受伤(二级暴露及以上)距离全程接种超过3个月后,建议需要加强接种


狂犬免疫球蛋白

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

按体重:20iu/kg

立即产生保护效果

保护约一周,需配合狂犬疫苗使用


HPV疫苗

9-45岁女性

二价:第0.1.6 月      九价:第0.2.6月

2价可持续至少10年           9价可持续7年

因上市时间较短,缺乏长时间的研究,并不代表“只能”保护这么久

九价需预约

流感疫苗

大于3岁所有人群,优先推荐:医务人员、教师、学生、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

每年1剂

可持续6-8月

由于流感病毒毒株每年会变异,所以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最佳接种时间为每年的9-10月份


带状疱疹疫苗

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

2剂:间隔8周

可持续5年左右

根据现有数据显示5年内的效果较好

需预约

23价肺炎疫苗

2岁以上肺炎球菌感染风险的人群:老年人、吸烟、免疫力低下、慢性病患者等人群

1剂: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5年后可再接种1剂

可持续5-10年

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建议每5年接种一剂次


戊肝疫苗

育龄期女性、食品从业者、慢性乙肝患者、学生、老年人等

3剂:第0.1.6月

可持续4-5年


需预约

甲肝疫苗

常在外用餐者、旅行者

灭活:2剂:第0、6月    

可持续20-30年


需预约

带状疱疹疫苗(国产)

4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1剂次

可持续5年左右




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