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an Bei General Hospital of Wanbei Coal power Group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带你认识支气管胸膜瘘
时间:2021-6-24
点击数: 1926
字体:
来源:心胸外科

1什么是支气管胸膜瘘?瘘口大小如何界定?
支气管胸膜瘘:指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形成瘘,两者相互连通。瘘口位于段或以上支气管为中央型支气管瘘,位于段以下支气管为外周型支气管瘘。病因多为术后支气管残端瘘或术后肺组织缝合处瘘等;难治性气胸、肺脓肿及肺结核、肺大疱等所造成的瘘也属于此类,常为周围型。根据瘘口大小,临床常分为两种,即大瘘口和小瘘口。大瘘口∶一般认为瘘口直径≥0.5 cm,称为大瘘口,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瘘口直径≥0.3 cm。大瘘口常为中央型,愈合较困难,常需外科治疗。部分病例可能通过气管镜介入治疗痊愈,但多数为姑息性介入治疗(尤其是当瘘口>0.5 cm时)。小瘘口:指瘘口<0.5 cm或0.3cm,小瘘口可为中央型或周围型[1]
2支气管胸膜瘘临床处理流程有哪些? 

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基本流程包括∶(1)首先针对病因或诱因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粗的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等。(2)瘘口评估∶主要采用胸部CT影像结合支气管镜检查,对瘘口的位置、大小等进行详细检查,评估责任引流支气管。(3)全身情况评估包括重要脏器功能、营养状况等,以了解患者能耐受何种有创治疗。(4)术前多学科讨论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建议包括呼吸内科、胸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参与讨论,评估采用内科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一般来说,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胸腔镜)主要适用于大于5mm的瘘口或经内科介入治疗无效者。(5)介入治疗:可分为封堵剂及封堵器两类。封堵剂包括自体血、凝血酶、纤维蛋白胶、OB胶等,适合于瘘口直径小于3~5 mm者。临床采用封堵剂封堵的成功率为82.4%[2],若失败可改用封堵器。封堵器主要有支气管塞、单向活瓣、填塞球囊、膨胀海绵、油性纱条等,常用于瘘口直径大于3~5 mm者。大部分介入治疗经支气管腔进行,有时可结合内科胸腔镜从脏层胸膜侧进行封堵。(6)外科治疗:主要方法包括残端直接关闭、带血管蒂的软组织瓣(如心包和胸肌等)覆盖支气管残端、肺切除、外科胸腔镜治疗和(或)胸廓改形术等。
3支气管胸膜瘘如何进行责任引流支气管定位? 

责任引流支气管是指通向胸膜瘘口所属的肺叶或肺段的支气管。中央型支气管瘘的定位较为容易,大瘘口甚至可经常规薄层CT就可发现,但更直接和准确的方法是气管镜检查,大部分可以快速找到瘘口。外周型支气管瘘定位相对较难,较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经支气管镜球囊探查、经支气管镜呼气末CO2探查、肺侧支/旁路通气评估系统Chartis系统)等方法等[3],此外还有同位素法[4]、支气管碘造影[5]、经支气管镜注氦定位法[6]、经支气管镜注亚甲蓝法[7]、经支气管镜注氧法[8]4D CT胸腔造影定位[9]责任引流支气管。其中经支气管镜球囊探查已累积了较丰富的经验,该方法因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等优点而更具实用性,即便在机械通气情况下也可安全地使用小球囊进行引流支气管探查。国内专家建议首选球囊探查法定位责任引流支气管。如果球囊探查失败,则使用经支气管镜呼气末CO2探查作为进一步的探查手段[3]。绝大多数难治性气胸责任引流支气管可经这两种方法明确定位。该例患者虽为周围型支气管胸膜瘘,但通过术前阅片,术中通过胸腔内注射美兰,也很快探查到瘘口,不但经济实惠,也很便捷,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