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因正中神经在前臂处受旋前圆肌的肿胀压迫所致。多见于使用前臂从事强体力劳动的男性。表现为在旋前圆肌处有压痛并可向上下放射,做旋前运动与重复握拳时加重。运动障碍不明显,或有屈腕或屈拇指各节的障碍(拇长屈肌)以及拇指外展运动的无力(外展拇肌)。手掌及第1~3手指麻木或/及正中神经支配区轻度感觉障碍。
病生:旋前圆肌综合征系正中神经和前臂掌侧神经在前臂近侧受压后产生的所支配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组症候群,在前臂近段的掌侧,正中神经从旋前圆肌肱骨头和尺骨头二头之间穿过,进入指浅屈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二头之间的纤维腱弓,潜行于指浅屈肌的深面,在其间分出骨间掌侧神经,习惯上将正中神经主干称为旋前圆肌综合征;将骨间掌侧神经受压称为骨间掌侧神经麻痹综合征,但二者在临床上很难区别,故常将此两综合征通称为旋前圆肌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是由Seyfrarth于1951年首先报道,当时作者所描述的旋前圆肌综合征除了旋前圆肌卡压外,还包括高位的正中神经卡压,骨间掌侧神经麻痹综合征由Kilon和Ncvin于1952年报告,故又称为Kilon-Nevin综合征。
临床表现:表现为旋前圆肌处疼痛和压痛,感觉障碍除了出现在拇指、示指、中指外,大鱼际处也可以出现明显感觉异常,这是因为正中神经关节之前发出一感觉支,支配天鱼际肌表面皮肤感觉,此点可以和腕管综合征来鉴别。运动方面可以出现拇长屈肌第2、3指深屈肌轻度无力,前臂旋前功能保留。
正中神经任何部位正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和感觉再经电位波幅成小,末端潜伏时延长导速度轻度减慢,然而,这些发现只能说明正中神经有损害,不能具体定位,而只有发现局部传导减慢或传导阻滞才能定位。但这点在实际应用近端正中神经损害却很少见,还是靠肌电图来进一步确定损害部位。首先检查近端正中神经支配的包括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第23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在旋前圆肌综合征时肌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在第23指深屈肌、拇长上而携短展肌较少出现异常,旋前圆肌则正常,因为压追通常发生在经支配旋前圆肌以后。在检查时要注意检查非正中神经支配的CT支配的肌肉,以排除臂丛和颈神经根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