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脑血管超声检查:洞察健康的“声波侦探”》
在守护我们心脑血管健康的医疗检查手段中,颈脑血管超声检查犹如一位默默守护健康的“声波侦探”,凭借其独特的声波技术,为医生提供了关于颈部和脑部血管的重要信息,成为了诊断和监测相关疾病的得力助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项神奇的检查吧!
一、什么是颈脑血管超声检查
颈脑血管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对颈部的颈动脉、椎动脉以及颅内脑血管的结构、血流动力学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探头向颈部和头部发射超声波,这些声波在遇到血管壁、血液等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仪器将接收这些反射波并转化为图像和数据,从而让医生了解血管的内径、管壁厚度、有无斑块形成、血流速度、血流方向以及血管的狭窄、闭塞等情况。
二、颈脑血管超声检查的类型
1. 颈部血管超声
主要检查双侧的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测量血管的内径、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大小、形态、回声特点、稳定性等,还能评估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
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TCD 是利用低频脉冲多普勒技术,通过颅骨较薄的部位(如颞窗、枕窗、眼窗),检测颅内主要动脉(如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的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等参数,从而判断脑血管的功能状态、狭窄程度、痉挛情况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等。
三、为什么要做颈脑血管超声检查
1. 早期筛查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史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颈脑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血管壁的病变,如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等,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诊断疾病
对于已经出现头晕、头痛、黑矇、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的患者,颈脑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等疾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接受手术或介入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颈脑血管超声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4. 健康体检
颈脑血管超声检查也可作为常规健康体检的项目之一,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血管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检查前的准备
1. 检查前无需禁食水,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2. 穿着宽松的衣物,便于暴露颈部和头部。
3. 如果头发过长或过厚,可能需要适当梳理或扎起,以利于探头更好地接触检查部位。
五、检查过程
1.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充分暴露颈部。医生会在颈部涂抹适量的耦合剂,然后用超声探头沿着颈部血管的走行方向进行扫查,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保持头部不动。
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会用探头在颞窗、枕窗、眼窗等部位进行探测,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听到一些“嗡嗡”声,这是超声波的声音,不用紧张。
整个检查过程一般需要 20 - 30 分钟,检查过程中不会有疼痛等不适感觉。
六、检查结果解读
1. 正常结果
血管内径正常,管壁光滑,内中膜厚度不超过 1.0mm,无斑块形成,血流速度正常,频谱形态正常,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在正常范围内。
2. 异常结果
• 血管狭窄:超声图像显示血管内径变窄,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异常,如峰值后移、频窗填充等。狭窄程度的判断一般根据血流速度、狭窄处与狭窄远段的血流速度比值等参数来确定。
• 血管闭塞:超声图像显示血管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或仅在闭塞血管的起始段或侧支循环血管内有少量血流信号。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超声图像显示血管壁上有局限性的回声增强或不均匀回声团块,可分为软斑、硬斑和混合斑。软斑表面光滑,回声较低,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容易脱落导致栓塞;硬斑表面不规则,回声较强,后方伴有声影;混合斑则兼具软斑和硬斑的特点。
• 脑血管痉挛:超声图像显示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呈高尖状,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高。
七、注意事项
1. 颈脑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受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影响较大,因此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检查。
2. 检查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头颅 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超声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3. 如果对检查结果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总之,颈脑血管超声检查是一项安全、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