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全球约有500万人受到帕金森氏病的困扰,其中200万来自中国……随着社会老龄化,10年后这个数字会成倍增长。
帕金森病阴影下的伟人
邓小平(1904~1997):晚年患帕金森病十几年,最终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逝世。
数学家陈景润:1983年,51岁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被诊断患帕金森病。1996年1月17日,陈景润的病情恶化,溘然去世。
拳王阿里:20年的拳击职业生涯头部遭受3万次重击,40岁时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此后30余年一直勇敢地与病魔进行抗争。
凯瑟琳·赫本(1907~2003):四届奥斯卡影后,晚年因帕金森病而不再在公众场合露面。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抖、动作慢、僵硬、走路不稳”,也常伴有“嗅觉不灵、失眠、焦虑、抑郁、便秘、幻觉”等症状。
帕金森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性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
病程中一定要避免误区,才能不怕“帕”!
用药误区
误区1:不管怎样,它是治不好的!
错!
积极治疗能使帕金森病患者保持较高的运动能力,享受更高的生活质量!
误区2:一味相信保健品、偏方!
错!
不要被一些小广告误导,以为一些偏方、保健品能治帕金森病而草率服用!这样做不仅耽误了病情,而且浪费了金钱。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帕金森病的药物或保健品。
误区3:复方左旋多巴是首选!
错!
左旋多巴是一种经典的老药,但它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控制症状。使用3-5年后,其功效会逐渐下降。对于年龄小于65岁、无智力减退的患者者,建议在疾病早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森福罗)和其他药物。
误区4:症状好转时停止服药!
错!
帕金森病需要终生服药。症状改善后,如果患者认为疾病治愈,擅自减少或停药,可能导致症状恶化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特别是左旋多巴的使用不要突然停止,以免“高烧、抽搐、精神失常”。
误区5:一旦有副作用就停止服药!
错!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似左旋多巴,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直立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不过,上述症状一般在用药初期出现,几天到几周后逐渐消失。开始服用激动剂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这样副作用的机会就会少一些。一旦出现副作用,可以对症治疗,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误区6:自行调整药物,增减剂量!
错!
帕金森病的治疗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并尽量以小剂量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简单地说,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加入,达到控制疾病症状的目的,然后根据医生的判断增减。
误区7:手术以后不需要吃药了!
错!
帕金森病手术能明显改善“震颤、僵硬”等运动症状,但不能治愈疾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但药物剂量可相应减少。
生活误区
误区1:卧床休息!
错!
有些患者畏惧出门和活动,排斥一切运动。
事实上,运动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误区2:高蛋白、高营养饮食!
错!
帕金森病患者应尽可能维持饮食均衡。
每日食谱应多样化,多吃杂粮和蔬菜瓜果,少吃动物脂肪。
适量补充奶类和豆类,防止骨质疏松和骨折。
每日应摄入充足的纤维素和水,有助于防止便秘。
误区3: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错!
一般情况下,只要自己能穿衣服就自己穿,因为穿、脱衣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肌肉的方法。
关心与爱护